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日期: 2012-04-22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设置于2006年,始终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职业技能为切入点,带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造就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0年9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被批准为院级重点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共268人,目前在校有12个教学班,共计721人。我们的教学团队有26位专兼职教师,包括专任教师17人,兼课教师9人,已形成一支综合业务素质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校内建有19个实训室;校外共有实训基地21个;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本专业设有由6名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经理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一直发挥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够用为度,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运用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方针,以及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强化质量意识,突出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专业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构建“2.3+0.7”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类人才。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我系管理学科资源统一配置的优势,确定了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核心专业,以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框架,打通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资源、教师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等,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保证了学生具有深厚宽广的管理学科专业基础,实行“多方向、多规格”的宽口径专业培养。

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 专业设置与定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省、杭州湾地区、长三角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有关数据显示,浙江中小工业企业达到68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这些企业像海绵一样吸纳资源、创造财富。大量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正处于换代时段,老一代“创业型”企业家虽然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但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时代要求第二代“发展型”(或“二次创业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现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

根据我院《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方法较落后。民营企业从创业初始,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是家族内部人员,因为家族内部人员之间的信任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但是这些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尽管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知识有限,管理理念与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这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具体表现在许多企业管理成本偏高、市场开拓能力薄弱、产品渠道拓展不力等,从而导致企业失去成长机会或急速陷入失控和衰败的陷阱。因此,在未来的这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同时长三角周边的地区如上海、苏州等地的企业也需要该类人才。定位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需求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懂管理、会操作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会有很好的人才市场需求前景。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人数少,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明晰,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因此,中小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通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而相当部分本科、MBA毕业生眼光较高,不肯低就于中小企业。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经过调查,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70%以上学生家庭具有家族企业或经商背景,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第二代企业家。2010年,浙江省人才市场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比上年增长20%,而需求满足率只有30%,人才预测表明今后5-10年内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仍将非常突出。本专业的毕业生将面向促进浙江省、杭州湾地区、长三角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为大量发展中企业输送满足专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从2006年招生开始,我们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的专业建设规划——十一五规划,并且已圆满完成所制定目标。今年,我们又制定了第二个五年的专业建设规划——十二五规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规划的总目标是:立足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各类民营中小工商企业生产或质量主管、业务经理、车间主任、店长、公共关系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不断深化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整体办学水平进入省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并对其他专业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以“模拟公司、模拟市场”为平台,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个能突出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建设目标:校企合作、一课双师的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达到1:1以上。

3、专业团队建设目标: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实施“一课双师”计划,实施以研促教。

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完善。学生100%参与顶岗实习(出毕业实习外),顶岗实习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 90%获得操作技能证书。

5、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包括课程评价、顶岗实习、毕业环节等的评价体系。

6、继续完善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3.1 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从事工商企业中、基层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胜任各类民营中小工商企业部门主管、业务经理、生产或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工商企业管理专门人才。

我们的专业岗位定位为服务于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一线管理的岗位群,希望同学们毕业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能迅速成长为车间主任、质量管理员、店长、业务经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能成为民营中小企业未来的CEO。

1.3.2 人才培养规格

要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培养规格,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证书如下:

(一)     基本素质

1.职业素质目标: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2.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以人为本、诚信、守法、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等方面的职业道德。

3.通用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公关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本专业以外的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

(二)专业知识

1.掌握一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法律基础、经济数学、应用文写作和英语等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管理知识、原理和方法。

4.熟悉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企业经营知识、原理和方法。

5.熟悉自主创业、组建公司及公司运营方面的知识。

(三)专业技能

1.能进行一定的专业语言表达和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

2.能拟定企业管理文件,撰写各类管理制度、调研报告、专业论文。

3.能操作企业经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管理软件。

4.能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决策、市场营销等相关工作。

5.能就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与运作系统、质量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策划,拟定企业管理文件,进行内部检查与审核。

6.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业、组建公司及公司运营方面的能力。

(四) 技能证书

1.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取得的基本技能证书

(1)浙江省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

(2)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ITAT)证书。

(3)内部质量审核员(国家认可的质量认证机构注册、发证)。

(4)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合格证书。

(5)其他相关证书

2.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鼓励取得的技能证书

(1)助理人力资源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证书(工商管理专业)。

(3)助理经营师(全国商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

(4)助理质量管理师(全国商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

(5)ERP应用技能证书(工业和信息化部)。

(6)客户服务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7)助理连锁经营管理师(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颁发)

1.3.3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我们经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讨论,设计了“四模块、四结合的2.3+0.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3年在校学习,0.7年在企业参加实践。

四模块:通过专业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培养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造民营中小企业未来的CEO。使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使学生的发展能力与中小企业的发展、专业的发展相结合。

2.3培养阶段:四个结合

1、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模拟公司、模拟市场”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以各模拟公司为基本框架构建学习领域,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平台。各模拟公司以项目为引导的个案教学为特征,将结合课程设置的实训项目与各模拟公司的个案相融合,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教学特点,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从而将职业资格证书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将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建立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与对应专业课程相关联的融通机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打下知识基础,参与专业竞赛,反映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调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4、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以浙江民营中小企业为依托,按照民营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建立、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中小民营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使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市场需求。

0.7培养阶段:

把实训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去,由于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已经过规范的“真刀真枪”的生产训练,到企业后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训练,都能很快进入角色,既实现了顶岗实训,又提前准就业。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巩固了在校内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了企业状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及本专业先进技术应用情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专业资源整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我系管理学科资源统一配置的优势,确定了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核心专业,以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框架,打通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资源、教师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等,构建公共技术平台,保证了学生具有深厚宽广的管理学科专业基础,实行“多方向、多规格”的宽口径专业培养。

打通的课程有: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演讲与口才、创业学等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享与共同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多年来一直共享教师资源,不分你我;共享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模拟公司实训室和人员招聘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共享图书资源。

2. 教学基本条件

为保证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根据我系实际情况,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教材与图书资料、经费投入等支撑条件等方面做了相应努力。

2.1  教学团队建设

2.1.1教学团队结构

我们的教学团队有26位专兼职教师,包括专任教师17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校外兼课教师1人,来自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5人。

专任教师

17

专业教学带头人

1

正高职称

1

双师素质教师

7

副高职称

4

硕士研究生

5

中级职称

3

校内兼课教师

3

骨干教师

9

校外兼职教师

5

2.1.2 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

    教学团队中具有多年企业经历的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一级人力资源师共三人;有7名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余教师均具有企业挂职锻炼经历。能较好地完成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指导实训环节的实施。

2.1.3 专业团队建设目标

我们通过对内培养和对外引进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传、帮、带和鼓励参加讲课、课件和技能比赛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通过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参与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1)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教师队伍既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博士、硕士系列的学术型专家,也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经济师)系列的技术型专家,还包括具有高、中级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专家。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争取建设期内建成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2个左右院级教学团队,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

(2)实施“一课双师”计划。除了专任教师外,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10-15人的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专业核心课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有校内专任教师又有企业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3)实施以研促教。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科研、教改项目,争取全体教师100%参与院级课题,申报省部级课题三个以上,结题两个以上。通过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

2.2 实践教学条件

重视实践实训、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操作技能,是高职教学的特色。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把实践教学放在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教学场所进行,统筹安排、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 校内实训基地

面向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室有企业组建运营模拟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等19个。管理类的其他校内实训室如礼仪实训室、招聘实训室、人才素质测评实训室、模拟行政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文秘实务实训室等也为本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了实训场地。教学计划的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实训室设备较为充足,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对本专业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2.2 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与本专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的企业有21家,主要是与我们教育内容相关和实践环节联系紧密的,并在本地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如万事利集团、国美电器、天堂伞业、华立仪表等,每年安排实践200余人次左右。

2.3 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都有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自2003年以来,共投入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110万元,其中用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10余万元,基本满足本专业建设的需要。2010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成功申报了院级教改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获得专项建设经费,有力支撑了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2.4 教材与图书资料

2.4.1 教材选用

本专业教材建设突出了鲜明的职业特点,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反映新技术和教改成果的多媒体教材、技能性课程实训和地方性课程的自编教材。基本上达到了教师满意、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教材内容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2.4.2 校本教材开发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主编、参编专业教材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演练教程》、《模拟公司实训》、《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教程》、《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管理学基础》等。部分教师都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

2.4.3 图书信息资源

学校图书馆和管理系信息资源室拥有丰富的馆藏图书和中外期刊,可供教师和学生参阅使用。学校每年经费预算中含有图书资料专项购置经费,保证持续的新专业图书资料增加。此外,我们还在逐步建设“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资源库,对本专业已有优势教学资源进行整理,文字资源的电子化,案例资源库、建设课程网站等,让教学和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教学资源。

3.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监控体制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我系调研了同类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及中小民营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组织校外专家、教师研讨,提出了加强课程重组、整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3.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3.1.1 课程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课程设置要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因此,根据我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三结合”,即岗位、能力、课程相结合。以某一社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为目标取向,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胜任所从事职业必须的能力结构对现有课程加以整合和重组。

3.1.2  课程体系

基于管理过程建立于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中小民营企业组建和经营管理涉及的工作模块为依据,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中小民营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从而设置相应的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训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技能课、公共文化课。

 

 

 

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

工作模块

技能要求

课程设置

公司组建

经营决策

 

生产管理

营销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客户管理

市场调查、环境分析

企业组建运营模拟训练、企业战略管理

市场调查、环境分析

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

生产计划、协调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

营销策划与分析

市场营销

招聘、培训、绩效与薪酬管理

人力资源实战演练

客户服务、客户管理

客户服务管理、公共关系

公共技能课、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技能训练课、专业选修课

表1  经营管理模块、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匹配情况

3.1.3 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了7门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组建运营模拟实训、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具体参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

3.1.4 “岗、课、证”融合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

对应课程

1

质量管理

内部质量审核员

企业质量管理

2

助理质量管理师

3

部门主管、业务经理

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证书(工商管理专业)

企业经营管理

4

经营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5

ERP操作

ERP应用技能证书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演练

6

客户服务管理

客户服务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客户服务管理

7

人力资源管理

助理人力资源师

人力资源管理

8

连锁经营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师

连锁经营管理

3.1.5 教学内容

我们把职业资格考核的知识技能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始终,使实践课与专业理论课课时比例达到  1:1。在各门应用知识教学中全面推行项目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近三年年来学生共获内部质量体系质量审核员证书204本,”ERP”职业资格证书37本。

3.2 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规范,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恰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情况如下:

3.2.1 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规范,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恰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根据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以任务驱动或项目引领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将整个专业的项目化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总体项目是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

包括以下分项目,并明确各分项目负责人:

序号

分项目名称

分项目负责人

1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一——模拟创业

张雅琳

2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二——卓越经营

王剑

3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三——卓越运作

曹燕

4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四——卓越职场

吴雪贤

5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五——卓越质量

苏若葵

6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六——卓越服务

黄乐蓉

7

打造卓越的中小企业分项目之七——卓越营销

林月平

然后再针对各分项目做进一步设计,明确任务,直至每个课程都得到项目化设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教学交融并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任务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既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3)结合课程和职业能力组织各类竞赛,具体包括创业策划ERP全面运营、管理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OPT最优生产策划、5S活动、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等。竞赛既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也可以使团队乃至班级之间的,对优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本专业重视学生学习评价和考试改革,采用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模拟运营的成果评价、课程设计评价、模拟公司的文件评价、实习实训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式。这些措施,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较好的保障,学生反馈效果良好,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这种考核方法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更公平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已批准或已申请过程性考核的课程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演练、企业组建与运营模拟训练、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3.3 实践教学

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又包括课外和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的主要方式是开放式实训,课内实践的主要方式包括仿真模拟;校外实践包括基地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实习包括专业见习和实习,顶岗实习强调与就业相结合。

1、校内实践方面

   我们开设了两门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企业组建运营模拟训练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这两门课完全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训练和操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操作性较强课程,我们安排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和专业见习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针对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营销等课程,我们尽可能安排一些实地的调查和营销活动,使学生与社会得到直接的接触;在经营管理实务、战略管理等其他课程中,我们采用尽可能多的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公司作业和课程设计等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是在做中学、学中做。

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我们还聘请校外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一课双师)在校内和校外指导学生实践训练。其中企业质量管理课程实现了每周一次的固定式一课两师教学模式。

2、校外实践教学方面

我们成立了工商企业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共同协作,共同培训指导实习学生,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除课程安排中的专业见习、期末实习和毕业实习外,目前正在和国美等企业合作,采取从第二学期开始在每班抽取少数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并进行定期轮换的顶岗实习模式。为确保学生有半年的顶岗实习经历,我们2-4学期将学生派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1-2月;第5学期学生自找单位或派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1-2月;第6学期学生自找单位或派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2-3月。

我们对学生的校外实习进行严密的质量监控,要求学生留下一定的实习记录,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外实习实训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3.4 教研教改成果

几年来,我们的专任教师在十几本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院级及以上科研或教改项目10余项,其中有代表性的:

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模式标准研究(工商企业管理高职案例),参与人员:苏若葵、吴雪贤、曹燕。

② 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项目: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负责人:李庆海,参与人员:张雅淋、苏若葵

③ 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程建设——模拟公司实训,项目负责人:苏若葵,参与人:  吴雪贤、张雅琳、白丽茜,进行中。

④ 院级教改项目:适应民营企业要求,培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项目负责人:吴雪贤参与人:苏若葵、张雅琳、白丽茜等。进行中

⑤ 院级教改项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适应民营中小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项目负责人:苏若葵,参与人:吴雪贤、张雅琳、白丽茜,进行中。

⑥ 教育部级教改项目:ERP沙盘模拟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负责人:李庆海,参与人员:吴雪贤、张雅琳、苏若葵。

⑦ 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ISO9004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创新研究,负责人:李庆海,参与人员:苏若葵、胡和平、吴雪贤、张雅琳。

精品课程建设:

① 省级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立项,负责人:吴雪贤、李庆海、张雅淋

② 重点课程——管理学,院级项目,2008年完成,负责人:苏若葵,参与人:吴雪贤、张雅琳,该项目已获院级科研成果优胜奖。

教材建设方面,我们教学团队几年来共自编或参编教材6本,其中与企业合作的教材两本:

①              《管理学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朱月双副主编;

②              《组织行为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贾昕昕副主编;

③              《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苏若葵副主编,叶福华参编。

④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7,吴雪贤、张雅琳参编。

⑤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战演练》,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3,李庆海、 吴     雪贤主编

⑥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校本教材,2010.9,李庆海、吴雪贤主编

3.5 产学研合作体制和机制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社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要使每一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需要的良性循环,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以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制与机制。在这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我院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体制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本行业的专家,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丰富的专业经验,大多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或业务专家。他们对本行业的结构、规模、生产、服务的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社会对该行业的市场需求,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十分清楚,而这些正是高职院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2、成立“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并积极开展活动。深入浙江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与中小民营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研究企业发展和专业建设;为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解决各类管理或经营问题,包括生产问题、质量问题、营销问题、采购和供应链问题,了解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对高职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努力实现课程为浙江中小民营企业量身定做,学生为中小民营企业定向输送。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几年来,工商管理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国美、万事利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实训实习协议书,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支持网络。

4、引企入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专业讲座。近两年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专业讲座共5次。

5.、一课双师:企业质量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已形成固定式一课双师培养模式,即将企业专家的课程列入课程表,承担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并以实践教学为核心。

6、充分发挥学院、系部、专业及教师个人多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的产学合作。学院负责制定有关产学合作的制度、措施,从宏观把握产学合作的方向,并负责一些大的合作项目,系部、专业负责产学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运作,各项合作内容的组织与实施等),教师个人则在联系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本专业有6名教师被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华立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聘为业务顾问。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社会服务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实现了校企双赢。同时,在合作内容方面,以教学合作为主线,渗透科研合作、项目合作,使产学合作能够深入进行、多层次开展。

近两年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有:

服务项目

          服务单位

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杭州嘉亿文具有限公司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

杭州汉际服饰有限公司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浙江景宁县奇尔茶叶有限公司

完善劳动关系管理机制

浙江华友电子有限公司

完善劳动关系管理机制

杭州余杭区客运公交有限公司

基于ISO9004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

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杭州科技学院好又多超市

质量管理调研报告

浙江温岭市鼎阳汽修厂

3.6 教学管理与监控

学院一直重视并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从学院到各系部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形成了在学院领导指导下的教务处负责教学和教务管理,学生处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各系负责专业教学的管理模式。

学院制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学院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采取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鼓励在职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我院教学管理人员熟悉业务,能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较早地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工作细致,及时准确,服务意识强,得到有关部门和师生的肯定。

教学档案完备,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日历、历届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课情况、实习计划、学生名册、毕业生名册、学生成绩单、试卷、毕业论文等资料都编目存档,及时收集、分析、汇总,上报有关教学信息。

我系为了有效实施对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质量问题,设立了教学督导小组,通过听课、巡视等检查手段,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通过督导组的有效工作,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 人才培养质量

4.1 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

各门课程和技能考核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够一次通过各项考核,少数学生通过补考也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我们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往往比较活跃,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身体素质达标、身体健康。

4.2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

我们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

(1)毕业生思想政治表现好,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毕业生党员在单位能够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2)毕业生在就业岗位有事业心,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

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抓“双证书”工作,鼓励学生获取内部审核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上岗证、ERP沙盘等技能证书。2006年以来共有180余人获取内部审核员证书,有37人获得了ERP沙盘技能证书,获得其他各类证书的48人。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1%。

2008年以来,参加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浙江省赛,取得较好成绩,有37人获得了ERP沙盘技能证书。2008、2009和2010年,我们连续三年参加了浙江省高职高专管理案例分析大赛,2009年获得一等奖和个人风采奖,2010年获得二等奖和个人风采奖。

4.3 学生满意度

学院每学期期中、期末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此外,学院和系部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座谈,从这几年的数据和信息反馈,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教评满意率较高,在学院和系部都排在前列。学生满意度均在95%以上。

4.4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本专业自2006年成立至今,连续五年新生报到率均为98%以上,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共291人,就业率达到95.6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为100%。

我们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

(1)毕业生思想政治表现好,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毕业生党员在单位能够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2)毕业生在就业岗位有事业心,具有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

(3)动手能力较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后,好学肯干,上手快,适应性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本职工作,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

(4)专业知识扎实,接受新鲜事物、现代技术等业务能力较强。用人单位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面较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经过岗位培训后能快速岗位的需要,业务能力较强;

(5)集体观念强,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6)心理素质良好,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5. 特色与创新

5.1 专业特色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色与创新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民营中小企业未来CEO为目标,通过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成立模拟公司进行全面运营,通过竞争竞赛促进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特色具体描述为:

1.形成以“模拟公司”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动力系统。

学生一入学即成立模拟公司,所有学生参与模拟公司建设和各项活动。以“模拟公司”为载体,所有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实施项目化教学,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和设计,编制课程标准。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体验方式,让参与实训的同学让每个学生置身商业实战场景,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岗位工作的实践,参与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资源配置决策、生产决策、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经营管理技能的训练,超仿真地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感、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技能,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理念,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以及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迅速成长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2.形成以“模拟市场”为平台的以竞促学助推系统。

    有意识地使“模拟公司”之间既有供需关系,又有竞争关系,从而形成“模拟市场”,各课程编写竞争或竞赛方案;争取每学期、每课程都开展相应的竞争或竞赛活动,部分项目参与省级及以上赛事并获奖。具体包括创业策划ERP全面运营、管理案例分析、研究性学习、OPT最优生产策划、5S活动、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等。竞赛既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也可以使团队乃至班级之间的,对优胜者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以“创业创新集团公司”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导航系统。

所有模拟公司组成“浙江长征创业创新集团公司”,统一协调和指导各公司活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各项活动,使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创建的“模拟公司”涉及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以“模拟公司”为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行业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企业管理的通用知识和技能外,又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成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行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教学特点,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4.形成以“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为龙头的教改科研、工学结合运行系统。

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名义,承担更多的科研和教改项目,并使更多的科研和教改项目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性质。研究浙江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点,研究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同时开展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培训、咨询等各项活动。

5.2 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包括:

    1、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现状:师资队伍中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师资队伍中双师素质比例仅为40%,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缺少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教师。

措施: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鼓励教师通过学习或参加培训,通过考试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密切加强与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挂职锻炼和社会服务。

2、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还需加大力度。

现状:缺少省院两级的精品课程,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方面还做得不够。

措施:立足岗位能力需求,改革课程内容,建立课程标准,着力加强现有省院两级精品课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学院课程建设整体发展;继续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申报与研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努力营造开展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3、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尚需大力推进。

    现状: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刚刚开始,虽然在考核方法上进行了改革,但还没有完全形成更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核方式,校企双向考核的尝试还没进行。

    措施:大力推进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突出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实训考核与笔试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协调的评价体系,加大企业指导教师参与考核的比重,并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研室

                                                                                                                                                                           二0一二年一月六日

© 2022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高教园区留和路525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524号浙ICP备11027291号